篆刻艺术的萌芽
我国的实用印章,从先秦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级政府部门的圆形宋体公章和用楷、隶、宋体镌刻的实用私章,均是实用印章的延续。
早期的实用印章,虽然受到用印制度、文字规定性,以及印工审美的局限,但对于实用而言已完全够用。后来由于纸张的发明和使用,有色印章的出现,文人艺术家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信札、收藏图书上钤盖自己的各类印记,已成为风气。然而他们拥有的印记均出自印匠之手,其中所表现的审美情趣已不能满足需要,此时文人艺术家们才萌发出由自己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艺术印章。
当时的艺术家想自己刻印是不可能的,因为印材是金属、玉石之类的硬质材料,文人们无法攻刻。文人艺术家只能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来设计书写印稿,然后再交给印工去制作。文人最早自篆自刻印章,相传为宋代米芾。清代篆刻家蒋山堂曾在印跋中说:“印章至宋元风斯日下,然米元章之印‘火正后人’,赵王孙之‘水晶宫道人’皆出自亲镌”。清代诗人倪首善在诗中也有“米颠铁笔斫蛟 ”的诗句。米芾是否真正亲自刻印,用什么材料刻,目前无从考证,但从相传为米芾所刻的印章“米亚”的篆法、刀法看,似乎是与当时的印风有所不同(见图3—1)。宋代苏轼也亲自捉刀治过印章。这些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到了元代,文人艺术家涉足印章艺术已逐渐形成了风气,在印章和印学上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赵孟頫、吾丘衍、王冕等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宋代皇室后裔,后入仕元朝,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能,传世作品甚多,以楷书最精彩。擅印学,是我国印学第一开山祖,辑著有古印谱《印史》一书。他的印章擅长细圆朱文,娟秀典雅,宛转疏朗,无官印的造作之气,在艺术上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印章风格。他的印章形式后人称为“元朱文”或“圆朱文”,在我国印章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见图3—2)。
吾丘衍(1272—1311),又名吾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贞白居士。今浙江衢州人。元书法家,印学家。吾丘衍的主要贡献是在印学上,《学古编》的“三十五举”是他最主要的印学理论,也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印学理论著作。“三十五举”中的“古法”,对汉印艺术的复兴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文人涉足印章艺术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吾丘衍在创作上主要是拟仿汉印,但是他不像赵孟頫那样亲自操刀。相传他只篆不刻,写好印稿后,交印工制作。夏溥在《学古编序》中即有此说(见图3—3)。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会稽外史等。浙江诸暨人,元末著名书画家,诗人。王冕是用花乳石刻印的第一人,明初刘绩的《霏雪录》中云:“以花药石(花乳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我们从王冕的自刻印“王元章氏”、“会稽佳山水”中,即可窥见王冕印章创作之一斑(见图3—4)。他刀法精熟,运刀从容,拟汉印韵味浓郁,是文人艺术家篆刻创作的先驱。但由于他的声望不大,所以他的创作方法,适合文人刻印所使用印材的发现,未能受到时人的重视。在王冕以后的岁月中,文人刻印,印材坚硬难攻,仍然是一大障碍。
自宋代米芾开文人自治印章先河起,到元代,文人自篆或直接捉刀刻印已成为风气,产生了赵孟頫、吾丘衍、王冕等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为文人艺术家投身于篆刻创作和明代流派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