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成为了重大标志,或曰“的标”。 终结了文字群雄争霸的格局,也是一次大清洗,虽然短暂但确是革命性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字的再调整再淘汰进入了市井文化,也进入了成熟期。真,草,隶,篆,行,被作为文字形式被定格,而更多的人所能做的也只能是不断的重复和再加工而已了。
*(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看来时代确实是地标性建筑,非时代不能超越,随着时代的更替文化主体们亦显现出不同的智慧和创造热情。在两汉隶书逐渐浮出水面,他产生的历史原因我们不妨在此赘叙一下。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正的发展》)
可见还是我们常用的一句话:存在决定一切。随着汉代的经济发展统冶集团的不断完善,更多的人进入士族阶层,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篆,隶两种书体为更多人所掌握而逐渐被更多的人加以完善和渐趋成熟,但这种完善依旧是集团性的,实在缺乏个性的表露,而由于材料的限制同时也限制了个性的发挥,直到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特意提到了“文房四宝”。 工具上的完备才使得中国书道完成了作为书道的最终整合。
书道的最终走向和政治环境有养极大的关联
西汉初,刘邦任用箫何为相,低赋养农,信仰黄老元为之治,使经济得到迅速复苏,政治上也相对宽松平和,虽有诸吕之乱,削蕃之乱但毕竟是统诒集团的内部顷轧,无关下层和一般氏族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书道的迅速发展是可以预见的。
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张芝,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是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焕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今草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锺繇(151~230),中国三国时魏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明帝时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锺太傅。谥成侯。
锺繇书法学习曹喜、蔡邕、刘德升。他博取众长,擅长隶书、楷书、行书。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锺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锺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
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东汉未各种政冶集团你未唱罢我登场,使众多精英得以尽可能地施展襟抱,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人材倍出的时代。文人墨客若“竹林七贤” “建安七子” 都产生在这个时代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至此,真,草,隶,篆,行全部初具规模,书道一途走向更加斑斓灿烂的派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