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晖福寺碑》,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刻,楷书,24行,每行44字,高294厘米,宽90厘米,额下有穿,下部作束腰形,碑阴刻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是研究民族史的重要资料。此为中国名碑之一。原存陕西澄城县,碑石原在陕西澄城县,当地人禁拓,故传本很少。现藏西安碑林。
篆额为“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此碑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北魏早期作品,用笔方峻而端整,锋芒毕露,与《张猛龙碑》风格极似。
《晖福寺碑》,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刻,楷书,24行,每行44字,高294厘米,宽90厘米,额下有穿,下部作束腰形,碑阴刻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是研究民族史的重要资
《晖福寺碑》,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刻,楷书,24行,每行44字,高294厘米,宽90厘米,额下有穿,下部作束腰形,碑阴刻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是研究民族史的重要资料。此为中国名碑之一。原存陕西澄城县,碑石原在陕西澄城县,当地人禁拓,故传本很少。现藏西安碑林。
篆额为“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此碑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北魏早期作品,用笔方峻而端整,锋芒毕露,与《张猛龙碑》风格极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