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人(今属浙江省)。父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延佑元年(1314)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不就。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凡内府所藏古器物、书画均命柯九思鉴定。经他鉴定收入内府的有王献之《鸭头丸》、虞世南临《兰亭序》、杨凝式《韭花贴》、苏轼《寒食帖》等。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虞集、揭傒斯同为文宗时代奎章阁的代表人物。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今属上海市)。
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曾自云:“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柯九思多藏魏晋人书法,如晋人书《曹娥诗》,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苏轼《天际乌云帖》、黄庭坚《动静帖》等,经他鉴定的书画名迹流传至今者颇多。他的书法于欧阳询笔法之外融入魏晋人之韵,结体严整,字体恬和雅逸,雄厚重中见挺拔之秀气,深受赵孟頫推崇尚晋人书法观的影响。正如清人王文治所说:“丹邱书体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劲拔,乃—望而知为元人书,时代为也。”行楷是其所长,他的存世书迹有《老人星赋》、《读诛蚊赋诗》、《重题兰亭独孤本》等。
柯九思《上京宫词》 纸本 30.9X53cm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上京宫词》卷,纵53厘米,横30.9厘米,现已流至海外,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博物馆。前人早已指出宋以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楷书,此卷虽也时有行书意态,但仍可算为楷书。
作者用笔纵击,富有弹力,其入纸处颇类著名北碑张玄墓志,俊美中露峭拔,平和中寓筋力。直点多作短竖,深得《兰亭序》“犹”字点意态;横画虽波磔不露,但多呈隶书笔致,又颇似褚遂良书风。《兰亭序》“天朗气清”的神韵,褚遂良“瑶台春林”的清丽同张玄墓志的俊俏笔意的结合,正是柯九思历观前代书迹后的自然流露。
字形有长有扁,以扁为多。长字取纵势,挺拔而不松懈,扁字取横势,笃实而不呆板,既有钟繇《戎路》、《宣示》帖的体格,更有苏东坡“石压虾蟆”般的沉稳紧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字同扁字虽各逞姿态,但又和谐协调,体现了美的多样统一。
通篇节奏平和。题目“上京宫词”四字,节奏均匀而稍缓,雍容典雅,悠长清丽,正合“宫词”意境。而正文的书写节奏,也同题目四字,大有宫廷气象。但作者在主调统一的前提下很注意局部的变化,如“伏”字、“多”字、“冷”字、“锡”字、“独”字、“暇”字以参用行书笔法变,“暑”字、“飘”字、“高”字、“日”字、“有”字、“立”字、“禾”字以加粗线条,加重墨色变,而在字形上则更以长扁互用变,这些变化在“平和”的水面上时泛涟漪,正契合了《上京宫词》的内容。它们产生的微刺激,也正符合了记号中的角色“九重”与“千官”们的心态。因此,我们说,柯九思在书写《上京宫词》卷时,对词意是有很深的感悟的。作为一位“鉴书博士”,他虽然也有积极思维的时候,但“闲暇”决不会少,也正因为如此,这书迹也应是“千官”之一的柯九思的“心画”。不过,书画对心态的反映毕竟是模糊的,“九重”的平和节奏会同“千官”的混同,“庙堂”的闲暇也难同“山林”的闲暇区分,也正因为如此,博学如何良俊者,也只好说柯九思的绘画似逸非逸、似神非神而难以名状了,对于更为抽象的书法当然更是如此。